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

工作简报

(总第三十期)

湖南开放大学                    

农民大学生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715

                                 

本期内容

特别报道

“互联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开启时代新篇章

保靖:“一户一大、一家一技”筑梦乡村致富育人

学员风采

女农民上大学,一人改变一村

农民大学生成了乡村振兴领头人——记华容县农民大学生戴蜜

教育教学

常德开放大学:构建“三大体系”,创新党员教育模式

打造多层次农民教育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湘西开放大学举办“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办学业务专题培训班

 

 

“互联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农民大学生

培养计划开启时代新篇章

 

近日,湖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明确从2021年起,依托湖南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持续推进“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工作。文件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加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提升技能素质,标志着在新的历史阶段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也将翻开“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的全新篇章。

2004年,由湖南省委组织部牵头,依托湖南开放大学系统在全省实施中组部和教育部提出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探索湖南新型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201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实际出发,着眼于农村急需人才的培养,将项目拓展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由省委组织部牵头,联合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在全省各市州组织实施。13年来,湖南开放大学发挥系统优势,聚焦培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村专技人员三类农村急需人才,累积培养农民大学生13万余名,通过“互联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创新,为湖南农村打造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头人队伍。

湖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发文“关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

 

通过湖南农民大学生(基层人才)培养的学习,学员们将学到的知识与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创业本领。许多农民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带领村民脱了贫。部分学员学到了一技之长,成为了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同时,也促进了新农村文化的发展和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近六年毕业的学员中,77.2%的(学员)已经当上了村干部,有55.6%的学员成为了当地的产业致富带头人、发家致富的示范户,7.1%的学员考上了公务员。在湖南省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有1779名农民大学生当选为村支部书记,22734名农民大学生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学员龙四清先后当选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以及湖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学员粟田梅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学员彭育晚将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油溪桥村从省级特困村建设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模范村”“国家AAA级景区村”和“全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

国务院官网转发新华社文章“湖南:17年培养9万余名农民大学生服务‘三农’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办学管理体制机制,凝聚系统办学力量,做强做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在巩固前期工作基础上,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加强学习支撑服务,提升教育教学人员知识结构与视野,服务项目发展;积极调研湖南乡村需求,摸透湖南三农需求,聚焦各地特色资源,科学增设专业;结合乡村振兴需求,群策群力、齐心协力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湖南特色教育品牌。

 

 

保靖:“一户一大、一家一技”筑梦乡村致富育人

 

今年以来,保靖县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出台了《保靖县“一户一名大学生培养、一家一门致富技培训”计划实施方案》,通过普通高考录取一批、单招考试选录一批、成人高考提升一批、“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培养一批、职业技能培训一批,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培养4.5万名以上的大学生,力争在2035年前后基本实现全县“一户一名大学生、一家一门致富技”目标,为加速建设“酉水明珠·黄金茶城·幸福保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作为实现“一户一大、一家一技”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乡村振兴工作的要求和农民自我提升的需求,遵循“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行专业设置,开设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法律事务、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茶艺与茶文化等10个专业,协助州函授本科,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授课。

今年5月,湘西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保靖班开班,招生78人,学员主要为现职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其后备力量、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社会服务组织带头人、新产业工人和退役军人等。学历为专科,学制两年半,采取网络教学、集中面授、技能培训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修满课程学分通过考试后,获得由国家开放大学颁发的、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毕业证书。

自从“一户一大、一家一技”计划实施以来,保靖县一批批农民通过参加“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以及“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提升技术,挑起了乡村振兴的大梁。目前“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已经成功培育了647名学员,其中有212名担任村“两委”干部,成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的骨干,9名创办企业及合作社成为农村创新创业领头人,有力推动了基层组织进步,有效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女农民上大学,一人改变一村

 

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湖湘大地涌现出一大批新农人,他们逐梦乡村,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面貌,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兴农人”。今日女报/凤网特策划推出“新农人 兴农人”系列报道,关注新农人中那些优秀女性,看她们如何用聪明才智,在广阔的沃土之上谱写精彩人生。“感觉自己成了大学生,学习之后回乡创业收获真的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的几位女“农人”笑着向今日女报网记者说。

近年来,各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每年约有一万余名农民走进学校,成为本科、专科学生。而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从当地“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就走出约3700名农民大学生,这群“新农人”不但学以致用成为产业致富带头人,更有不少优秀女性参与其中,带动周边农户约7000户共同致富。

养牛+法律学=“牛”气冲天

“你家的玉米收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送来?”7月16日,古丈县妇联执委、断龙山镇梅塔村妇女田秀芝正忙着给村民们打电话。如今正是玉米成熟的季节,田秀芝正在执行此前与村民签订的协议,约定收购村民家带须玉米的时间,“现在收购价是500元/吨,如果市场价格低于400元/吨,则按400元/吨收购。”除了带须玉米,村民家的稻草、红薯藤、花生秧等,田秀芝都收购。田秀芝原来学的是家电专业,但中专毕业后从事建材生意,所学并没有派上用场。

田秀芝和她养的黄牛

2014年,田秀芝当选村主任后,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全村群众带上脱贫致富路。在一个极为边远的山村,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贫困群众如何才能积极参与,每一件都是难题。经过反复考察思考,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里最终确定立足本村土地优势发展湘西黄牛养殖的项目,以此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当时主要是看到村里有山有河有坡地,非常适合养牛,而且牛的价格也非常不错。”但老百姓怕亏本,都不敢养,田秀芝便带头养了60多头牛。

2016年,田秀芝报名成为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一名学员。“我那时还是村干部,学的是法律专业,这样方便更好地处理村里的纠纷。”田秀芝告诉记者,学习法律专业,同样有助于发展产业。“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让我对政策有了更深的认知,做起事情来更明白需要遵守法律,这是一个底线。就算有再大的利润,只要它突破了法律这个底线,就不能去做。”牛的养殖周期长,通常养殖两年以上才销售,但田秀芝坚持用植物喂养,不用其它饲料以缩短生长周期。“销售的公牛也都是健康的公牛,老弱病残的都处理掉了,不赚黑心钱。”因此,田秀芝销售的牛在当地政府打造的销售平台上非常畅销,“很多人通过这个销售平台来找我们订货,我们就免费把新鲜牛肉送上门”。正因为知法守法,田秀芝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保证合作农户以及消费者的利益。6年来,她的黄牛养殖场从几个小小的牛棚,发展成集“产、供、加、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建有标准化牛舍8栋、人工种草基地1900多亩、黄牛存栏700多头,带动3个镇6个村300多户1000多人共同致富。

“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我更加明白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只有诚信才能让企业活得更为长久,才能更好地带领村民共同增收。”田秀芝由衷地说。

茶加工+茶文化=“黄金”茶

说起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很多人会说,这个村名真是名副其实。作为保靖黄金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黄金村一个村的茶叶种植面积就突破了3.2万亩,全村3000多人通过种植、加工、销售保靖黄金茶走上了致富路。其中,就有石英超的身影。

石英超是黄金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妇联主席,村民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爱笑、对人热情大方。2015年,在产业扶贫政策帮助下,石英超创办了保靖县壤寨古茶坊家庭农场,推行“党员干部+合作社+建档立卡户”模式,发展茶叶基地500亩,带动黄金村及周边村350余名群众发展产业,其中包括20户13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农场每年收购茶农鲜叶约3.5万公斤,为130多户茶农解决了鲜叶的销售问题,为茶农增收200余万元;茶园基地每年用工1700多个,为农户提供农业产业化劳务收入近120万元。

石英超(左)在家庭农场指导茶叶加工

石英超深知要想将黄金茶做大做强,就必须保证黄金茶的品质。2015年至2016年,她分别参加了在南昌、昆明、长沙等地举办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茶园培管加工技术等学习培训。2020年,她又成为国家开放大学2020秋季茶艺与茶叶营销(茶叶评审与营销方向)专业专科学员。此外,2017年,还是村妇女主任的石英超,主动组织本村35名年轻党员群众到长沙学习茶叶加工及茶艺知识培训,并全部获得茶艺师资格证。

通过一次次的充电学习,她实现了自身素质的快速提升。她所在的加工厂第一个通过了黄金茶生产“SC”认证。她通过创办网络直播销售间,定期进行茶叶技术、茶艺、茶文化培训,禁止使用农药等方式,从原料上、加工技术上极大地保证了质量,引领保靖黄金茶产业加速发展。2021年黄金茶村的茶叶总产值达2.8亿元。村民纷纷感慨:黄金村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村。

 

 

农民大学生成了乡村振兴领头人——记华容县农民大学生戴蜜

 

常德开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华容县广播电视大学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办学,为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乡村振兴建设人才。戴蜜,该县禹山镇八岭村党总支书记、湖南智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容县宝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华容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优秀学员,她毕业后坚持扎根乡村,自主创业,为家乡美丽乡村建设趟开了一条发展新路子。

90后的戴蜜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读高中时,品学兼优的她却因家庭经济困难等而被迫中途辍学,未能完成学业成了她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抚养她长大的奶奶突患重病而被迫辞职,返乡照顾年迈病重的奶奶,戴蜜的孝心未能挽留住奶奶。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把事业发展定格在乡村,2013年,戴蜜结婚成家,丈夫孙保威是安徽亳州人,在随丈夫回亳州探亲时,细心的戴蜜发现那里不少农户在种植中药材,尽管当地土地租赁费用相当高,但农户收入相当可观,她当时就萌生了回家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念头。2014年10月,在经过详细的种植成本核算、市场前景预测后,她在君山区钱粮湖镇承包土地48亩,开始种植丹参、宁前胡、板蓝根等中药材,并成立了戴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由于管理经验不足、种植技术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中药材种下去后病虫害频发,杂草疯涨缺乏有效手段清除,造成药材收成量少质次,加上对市场判别不够敏感,一年下来,全家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到头来一无所获,将打工积攒的几万元全部赔了进去还倒亏了20多万元。一度陷入困境的戴蜜甚至想到了重新回广东打工攒钱偿还债务,但丈夫的支持、政府的帮助给了她留下来继续创业的信心。

2015年,留下来的戴蜜开始苦苦思索,如何突破中药材种植技术与经营管理等瓶颈问题,在苦闷不以的时候,时任该镇组织委员的刘锋动员她参加该县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培训学习。学习期间,她认真学习生产经营管理,多次邀请省市县中药材种植专家到她的基地现场指导,积极主动向植保专家、农技专家请教,消化解决中药材种植过程中遭遇到的技术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戴蜜夫妻种植的中药材喜获丰收,在家乡流转的30亩土地,当年中药材种植收入达到20多万元。看到戴蜜中药材种植获得成功,当地许多农户开始尝试中药材种植,先后纷纷加入她创办的宝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因为她勤问善学,成绩优异,连年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学员,毕业后被国家开放大学评为优秀毕业生。

2018年,尝到甜头的戴蜜大专毕业后马上报名参加本科专业学习,在此期间,她注册成立了湖南智宸药业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提升种植产能。她充分利用课堂所学及之前的经验积累,改革中药材生产经营理念,打造“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了中药材供种、育苗、肥料供应、病虫害防治、药材收割、药材初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销售等收入逐年增长,2020年,她经营的中药材产业总收入达到300余万元。

戴蜜和同事在田间查看中药材生长情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有了文化知识的源头活水,戴蜜的事业也日新月异。戴蜜所在的八岭村地形以丘陵为主,耕地少,土地贫瘠,老百姓收入普遍比较低。为改变八岭村落后面貌,以点带面促进乡村振兴,2020年,该村党总支书记通过比选成为了乡镇党政负责人,戴蜜向禹山镇党委主动请缨担任该村党总支书记,带领邻里乡亲脱贫致富。

她坚定乡村振兴必须先振兴产业的路子,延伸中药材产业链,为村民增收想点子,为集体经济发展谋出路。为了增加村民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村民收入,她个人出资为全村村民免费提供药柑、皇菊等中药材苗木,在村民房前屋后进行种植,以市场最高价格回收中药材产品;优先安排劳动能力较弱和困难农户到她的合作社及公司务工,常年有30人左右在她的种植基地和公司上班,仅此两项举措,全村村民户均年收入增加了2万余元。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她充分利用村内沟渠两侧地坡及村道两边闲置土地,种植了石菖蒲、金丝皇菊、白芷、前胡等中药材,村里每年增加收入10余万元。为美化村容村貌同时,她通过找资金、引项目,个人出资及发动知名乡友众筹,投入300多万元对全村的道路、沟渠、机埠进行升级改造维修,实现路畅、渠通,大大改善了该村人居环境。为营造美好家风乡俗,她重视村民自治建设,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村规民约切合实际,得到了村民的拥护,走进新八岭,再也见不到三五从群聚在一起打牌的,为鸡毛蒜皮小事争吵惹事的,村民和谐守望,团结互助,美好村风正在形成。

“村美了,村里老百姓日子好过了,近年返乡生活创业的人也逐年在增加,乡村振兴不是梦。”戴蜜自豪地说,谈起未来,她信心满怀,按照“品种多元化、布局区域化、种植标准化、加工规范化”的思路,依托中药材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中药材种植、加工及配套服务产业链,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场,将中药材产业发展成集中药材种植加工、旅游科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产业,争取5年内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力争以宝丰药材种植为龙头,将华容打造成省内知名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集散、休闲体验基地。

 

 

常德开放大学:构建“三大体系”,创新党员教育模式

 

常德开放大学近年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大思政课”意识,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三大体系”,不断创新党员教育模式。2021年,常德开放大学实施的常德市农村党员“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入选中组部全国100个党员教育工作典型案例。

一、重党性,建立“基础+红色+特色”课程体系

常德开放大学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故事、红色旧址、红色人物、红色精神”,以“讲好常德故事”为主题,建立党性教育基础课程80门,如《党建与业务融合实践探索》、《党建品牌建设》等,开设网络直播课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讲)、《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六讲)、《常德党史故事》(四讲)、《党史故事100讲》等;建立地方红色课程28门,如《帅孟奇的革命故事》、《党史中的常德——中共常德支部的建立》、《信仰在胸意志坚、心底无私天地宽——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力量》、《太浮山上,那段血与火的红色岁月》、《文甲星火可燎原》等。学校立足基础课程,厚植地方红色、特色底蕴,将学员的党性理论学习、思政教育融入到本地红色文化中,着力提升“农民大学生”和参训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图为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唱支红歌给党听

二、重实用,形成“线上+线下+技能”教学体系

常德开放大学充分发挥办学体系和远程教育优势,实行线上线下授课。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设立政策理论课堂,从实际出发解读政策、宣讲法规,帮助学员提高政策法律水平。构建“学员+专家+基地”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市级专家团队20个,市县两级实践教学基地50个(含3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电商信息技术能力大赛”、“创新创业案例竞赛”等实用技术竞赛活动,着力提升“农民大学生”和参训基层党员干部技能水平和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本领。学员中担任村支书、村主任596 人,担任其他村干部684人,涌现出了党的十九大代表周先朋,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龙建山、翦爱华,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邢卫民等优秀学员。《湖南日报》、《常德日报》先后在头版头条以《常德3年培养3000名“农民大学生”》、《培养农村人才助力基层党建》为题进行报道。

三、重体验,构建“非遗+文体+活动”拓展体系

常德开放大学坚持以服务全民终身教育为己任,将终身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深度融合到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和拓展参训学员的综合素养。学校现有高标准的图书室(乐享书吧),数字化学习与体验中心,都市生态菜园以及常德丝弦、澧州大鼓、桃源木雕、桃源刺绣、擂茶习俗、常德津市米粉制作技艺、德山酒传统生产技艺等7个非遗体验室,开设有非遗体验课。让参训学员在学习培训的同时,能够深度体验常德本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长年开设有茶艺、太极拳、舞蹈、合唱、绿培、书法、形体等社区课堂文体班,拥有高标准的室内羽毛球(气排球)场地、室内兵乓球场地、室外篮球场地、室外排球场地。一流的场地设施和社区课堂文体班能让参训人员将学习与文体活动相结合,不断拓展党员教育培训的内涵。通过组织学员开展”红色经典诵读评选活动”和“唱支红歌给党听”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汇演,不断提升参训党员干部的凝聚力。

 

 

打造多层次农民教育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湘西开放大学举办“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

办学业务专题培训班

 

在湘西州新一轮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的启动之年,为切实提高农民大学生培养质量,4月26日至28日,湘西开放大学组织举办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办学业务专题培训班。州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朱国良,湘西开放大学校长向阳、副校长龙晓颖出席了培训班开班仪式,仪式由副校长龙晓颖主持,花垣县电大工作站、保靖县电大工作站负责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的领导、骨干教师、班主任,湘西开放大学教务、教学、学生管理及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办的全体工作人员等共4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开班仪式上,朱国良围绕湘西州“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品牌的光辉历程,为什么要将农民大学生培养向县市延伸,以及如何做好花垣县、保靖县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作了讲话。他指出,之所以要将农民大学生教学向县市延伸有三点原因:一是中央、省、州有要求。乡村振兴要在人才振兴中“破题”,让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二是现实有需要。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地域空间的局限进一步缩小,“弯道超车”成为可能,“知识改变命运”越来越被认同;三是群众有期盼。乡村振兴给湘西州带来了巨大机遇,农村群众对于自我提升有巨大需求,开放式教学这种工学矛盾较低的学习方式广受青睐。最后,他就做好当前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出成效;二是要作为一项惠农工程,抓出质量;三是作为一项全州工作,厘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要各自为政;四是作为一项探索性尝试,克服畏难情绪,形成可操作、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举措;五是作为一项廉洁工作,守住法纪的红线不动摇。

向阳在讲话中强调,抓好农民大学生的培养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州持续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扛牢政治责任,以系统的思维、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精细的服务,抓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各项工作;要依靠系统力量,发挥系统优势,不断提升能力,加快开放大学转型提质发展。

为确保培训实效,湘西开放大学抽调业务骨干力量,就招生实务、教务教学管理、班主任及学生管理等8个模块进行了专题培训,培训采用业务讲解、研讨交流、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本次培训,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农民大学生培养的目的意义,进一步掌握了农民大学生培养的办学业务,进一步坚定了做好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的信心,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湘西开放大学系统办学能力和水平。

打印50份)                                                

报:国家开放大学 湖南省委组织部 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乡村振兴局 省农业农村厅

送:各市州开放大学 有关专家 校属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