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属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玫瑰栽培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玫瑰鲜切花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玫瑰花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

玫瑰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但系统分类主要分为大田栽培和设施栽培两大类。

一、优良品种选择

常见的玫瑰品种50多个,但用于生产的仅有紫枝玫瑰、丰花玫瑰、重瓣红玫瑰3个品种,其他品种则多用于园林绿化。

二、繁殖方法

常用的繁殖方法是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

三、栽植

    1.选择适宜的土地

    玫瑰耐瘠薄、耐旱、耐寒,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集约型大田栽培,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为宜。

2.选苗

    嫁接玫瑰要求砧木根系发达,株高30厘米以上。

3.栽植

    栽植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密植园栽植。株距0.8~1.2米,行距2.5~3米,每1亩栽180~330株。

二是花粮间作。

   株距0.8~1.5米以上,行距3米以上,主要间作花生、大豆等矮秆作物。

三是沟谷坡地埝边栽植,株距0.6~1.5米不等。大量栽植以晚秋落叶后至封冻前为最佳时期。栽植土深要求25~30厘米,以保持原来入土深度为宜,栽时踩实土、灌透水。

四、管理

1.土壤管理

    栽培玫瑰的土壤以中碱性或微碱性最宜,微酸性土壤也可。种植土壤要求疏松通气,有机质丰富,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氮、磷、钾、钙、镁占整个所需矿物质元素的90%,其他还有铜、锌、钼、锰、氯、铁等微量元素。

玫瑰是宿根生长,玫瑰对土壤的要求很高,在一块土质较好的地块上,第一年玫瑰生长的较好,但到第二年玫瑰质量就有所下降,第三四年土壤盐碱化加重,理化性状恶变,为避免此问题,使土壤能持续利用,必须应用基质改良土壤,基质的使用使土壤的理化性保持在一个良性水平,增加植株生长过程的可控程度,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2、中耕除草

    由于幼苗较小,杂草极易生长,要及时做好锄草工作,做到不伤苗又无草。保持土壤松弛。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年追肥四次,清明节前后第一次浇施入畜粪水,称萌动肥,并及时浇水;四月下旬孕蕾或采花前第二次施人畜粪水,同时每7-10天喷施花朵壮蒂灵,可促使花蕾强壮、花瓣肥大、花色艳丽、花香浓郁、花期延长;五月追施生物有机肥,秋末冬初施越冬肥,保证苗木安全越冬。于6月开花后和冬季休眠期剪除衰老枝、病虫枝、纤弱枝,以蓬生新枝。在田间管理的各个时期都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3、肥水管理

    玫瑰较耐旱而不耐湿,浇水时掌握见干见湿,浇则浇透的原则。旱季注意灌溉,干旱会减少花的产量,降低花的质量。雨季要防涝排水,避免烂根。春夏秋三季如果天晴可以隔天浇水。一般自芽萌动至长到54厘米时要充足供应肥水。         

在用肥上,小苗成活后用精细肥(农家肥与生物菌肥混合肥)覆盖在小苗间,不仅保证土壤的通透性,减少水分散失,还盖住了草籽使杂草难以生长。玫瑰切花进行整枝修剪后,在墒间挖沟施农家肥、桔杆、钙镁磷肥,每亩用量1吨以上。采花季节修剪重,对肥水需求量大,应定期中耕松土,结合肥水管理进行,每次采花后都要追肥1次,施肥配比氮:磷:钾=1:1:2,并结合叶面肥交替进行,叶面肥中加施铁盐、镁肥和钙肥等。

4、整枝修剪

花蕾采收后,可适度修剪,以提高下茬花的产量。主要剪除枯死枝、病虫枝,疏除过密的中膛枝。每次修剪要注意剪除砧木的萌蘖和枝条。冬季落叶后到春季萌芽前是整枝修剪的大好季节。3年以下的花枝,修剪以疏除病残枝、交叉枝、细弱枝、徒长枝为主,选留的健壮骨干枝剪留高度在1.5米左右,以方便采花和管理。3年以上的花枝要进行更新修剪,即每年疏除或短截1/3的老枝,并在相应部位培育健壮的新枝,这样3年更新1次。

五、玫瑰花的采收

5月是玫瑰现蕾的季节,用于制作花茶的玫瑰,要求花蕾充分膨大,但还没有开放时为好。用于食品加工和香料工业原料的玫瑰,则要求在花蕾半开呈杯状,花蕾黄色时采摘。采收时间以清早5时到7时最佳。

六、病虫害的防治

1、霜霉病

霜霉病称为玫瑰的肝癌,为世界玫瑰病害。若发病初期及时防治,还能补救,一旦到了后期,用药物防治很难控制其蔓延,几天就开始掉叶子。

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嫩枝、叶柄、花梗、花蕾和花。叶片受浸染后,叶面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1.5~13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边缘纤毛状,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个别品种上边缘也可整齐光滑。病斑逐渐连在一起,形成大斑,周围叶肉大面积变黄。病叶易于脱落,严重时整个植株下部叶片全部脱落,变为光干状。

在幼嫩枝条和花梗上感染产生紫色到黑色条状斑点,微下陷。病害严重发生时,整个植株下部及中部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张新叶。

嫩枝上的病斑点,初期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有下陷。花梗上的斑点较小。当气温上升到25℃左右,空气湿度接近饱和的闷热天气,发病最为严重,阴雨季节病害蔓延最快,侵染也重。

防治方法:

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一、是挑选抗性强的品种。

二、是改善栽培环境,栽培场地要空气流通,光照充足,每天至少保证6小时以上的光照。培养土要透气,那些瘠薄土、板结土、盐碱土是种不好玫瑰的。

三、是清除园中落叶、枯枝、杂草、废物,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传染源。

2、白粉病

    玫瑰白粉病是玫瑰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对玫瑰危害较大。病害发生轻时使玫瑰生长减弱,嫩叶扭曲变形,花姿不整,影响生长和失去观赏价值;发生严重时造成玫瑰早落叶,花蕾畸形或不完全开放,连续发病则使玫瑰 枝条干枯或整株死亡,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

发病部位为叶、嫩梢和花,明显的特征是感病部位出现白色粉状物。生长季节感病的叶片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状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老叶比较抗病。叶柄及皮、刺上的白粉层很厚,难剥离。花蕾染病时,表面被满白粉,花朵畸形。病原菌在芽中越冬,翌年,病菌借助风力等方式传播。露地栽培玫瑰以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

a、改善种植条件,温室要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避免施过多的氮肥,适当多施磷钾肥。

b、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减少浸染源。

c、在发病高峰期可喷施石硫合剂进行预防,10天一次,喷完5~7天左右可喷撒叶面喷施型微生物菌剂。

d、发病初期,选用高效杀菌剂进行喷洒,7天一次,喷完五天后可使用有益型微生物菌剂进行保护性喷施。

3、锈病:

 病菌以菌丝在芽内越冬,是来年的主要浸染源。单主寄生。发病适温为24~26℃,降雨多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该病是玫瑰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该病引起早落叶,削弱生长势,影响观赏效果,减少切花产量。

该病可浸染玫瑰的芽、叶片、花托、嫩枝等部位。

春季感病的芽呈淡黄色,芽肿大,病芽陆续枯死。秋季腋芽感病后,少数能长出叶片,冬后枯死。感病叶片正面为浅黄色不规则病斑,叶背为黑色孢子堆,叶片提早脱落。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烧毁枯枝败叶,以减少浸染源。

       ②一般在6月下旬和8月中旬发病盛期前喷药,药剂主要以杀菌类药物为主,喷施完之后5~7天用有益型微生物菌剂进行保护性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