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称:彭瑛

一、春季禽类易发病及其原因

禽类常见易发病

病毒性传染病:鸡新城疫、禽流感、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炎、传染性鼻炎、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等流行性疾病。

关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不必谈“禽”色变

2019年,全国共报告发生4起禽流感疫情。

2020年2月,湖南邵阳和四川南充发生2起家禽和4起野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目前疫情处置工作已经完成,共捕杀疫区家禽28214例,经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排查,周边养禽场没有发生异常情况。

禽流感在我国无论是禽间还是人间发生率都是很低的,不必谈“禽”色变。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2020年3月5日)

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疫情风险始终存在,防控工作不能放松!

禽类常见易发病

细菌性传染病: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禽伤寒、禽霍乱、禽结核、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等。

寄生虫病:球虫病、组织滴虫病、螨虫病等。

春季禽类易发病的原因

季节性原因:每年的季节交替时段,特别是春季,由于昼夜温差大,通风不良等原因,导致疫病增多。

禽类自身原因:淋巴系统不健全,无成形淋巴结;肺小,连着气囊,无横膈膜,腹腔感染易传至胸腔;生殖与排泄共开口于泄殖腔,蛋易受到粪尿污染。

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如饲养不当、饲料品质不良、营养缺乏、管理不善、环境卫生差、防疫不到位等,导致禽类抵抗力弱,容易患病。

养禽业面临的疾病问题

禽病种类多而复杂,老病新发;病毒、细菌变异快,新病不断出现;疫苗、新兽药研发太慢,耐药性疾病难控制,禽病防控难度加大;

疾病的非典型化,疾病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使病情复杂,诊治困难;

呼吸道疫病日益突出;病毒性传染病仍是主要疫病;细菌性疫病是常见和多发病;

免疫抑制性疫病成为养殖业的第一杀手(病毒、霉菌毒素等-破坏禽的抵抗力,影响免疫效果)。

养禽业面临的疾病困惑

为什么禽群容易得病?

为什么禽病此起彼伏,总是一波接着一波?

为什么怪病层出不穷?

为什么专家也治不了病?

为什么重症暴发性烈性病多?

养禽业面临的免疫困惑

为什么打了疫苗还会感染疫病?

为什么疫苗越打越多,剂量越来越大,花钱越来越多,防御的效果却越来越差?

为什么打了疫苗不产生抗体,有点抗体但水平参差不齐?

养禽业面临的用药困惑

为什么每次用药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为什么用药越来越高档?

为什么剂量越来越大?

为什么成本越来越高,而用药的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

从小就泡在药罐子里,一生遭受药物摧残,不好活!不好养!

禽类疾病问题与困惑之根源

观念的错误

大多数养殖者最关心的是:禽病了,用什么药、怎么治,而不问怎么让动物少得病、不得病。似乎兽医的作用就是怎么治病!

很少有养殖户能意识到控制禽病要从增强禽群体质着手,禽群体质好了,对抗疾病的能力就强了,疾病自然就少了。

只注重治疗疾病,而不是预防控制疾病;

只知道有病用药,而忽视无病时该怎么做;

只重视个体治疗,而忽视群体整体防制与保健。

多数养殖场普遍存在着饲养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许多养殖者不是用“心”在做事,而只是用“身体”在工作! 

现在的养殖场技术操作规程、制度贴满墙,可做的却是另外一套,可见养殖缺的不是技术和管理,缺的是观念和执行力。

不少养殖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知道防病的关键是综合,而非一招一式;

有的养殖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禽发病了,惊慌失措,乱用药,用猛药,而不明白治疗病禽是下策!禽病关键在于预防,而且禽病是可防可控的!

对于疫苗贪多求全,对于免疫后缺少效果评估(免疫监测);

把治疗性药物当做预防性药物。

最终的结局:针打了、药投了、人走了、禽死了、场垮了!

禽类保健的误区

保健--保证健康、保护健康;保健不是向饲料或水中加药!保健是通过改善饲养环境、创造舒适环境,配以均衡营养,从而使禽类获得强健体质的过程;

抗生素类药物只能应用于疫病的治疗领域(对付疾病的最后一道防线);抗生素类药物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药物残留、耐药性、对机体脏器(肝、肾等)功能的伤害,以及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损伤。

用抗生素做保健是不科学的!

二、禽病的综合预防与控制

(一)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全价平衡的营养(饲料品质优、营养均衡);

适宜的环境条件(温湿度、清洁卫生度、饲养密度等);

健全的饲管制度(制定符合本场实际的生物安全方案,建立全面而细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并确保严格执行)。

(二)建立严格的兽医卫生管理制度

场址选择:地势、气候、排水、通风、光照;

严格隔离:采取“全进全出”制,避免孵化室,饲料厂,鸡舍间的传播;实行封闭式生产,设立多级隔离消毒设施,栋舍间距离10m以上,距饲料厂30km以上,距生物冷藏地50km以上,距屠宰厂、加工厂、污水厂3km以上,距交通干线居民区500m以上;

防止传播:防止人员的传播和病死鸡的传播,并避免引进带病鸡等传染源;

严格消毒:环境、人员、禽舍、用具、饮水消毒等。

(三)做好免疫接种

  1. 免疫接种的目的
  • 免疫接种的原则

2.1关注禽群的健康状况(仅对健康禽群接种);

2.2加强接种前后的饲养管理( 如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提高抗应激能力等。)

2.3根据疫苗类型选择接种方法(活苗:可用多种方式接种;灭活苗:只能通过注射途径接种。)

2.4严格检查疫苗质量(疫苗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应弃之不用: )

  1. 免疫接种的原则

2.4严格检查疫苗质量(疫苗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应弃之不用:)

   一是无标签,没有标明头份和有效期,或者头份和有效期模糊不清者;二是疫苗瓶破裂或瓶塞松动者;三是生物制品质量与说明书不符,如色泽、沉淀发生变化,瓶内有异物或已发霉者;四是过了有效期者;五是未按产品说明和规定进行保存的疫苗。

  1. 免疫接种的原则

2.5依规使用优质疫苗(一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免疫要求,选用不同的疫苗;二是活疫苗在使用前,应按说明书规定,用相应稀释液进行稀释);

2.6无菌操作(一是清洗并煮沸消毒接种器具;二是勤换针头,如有疫情发生,宜一禽一针头。)

(四)重视免疫监测

(五)合理用药防控

三、几种主要禽病的防控方法

(一)新城疫

1.防止强毒的进入。一旦NDV强毒进入群体,就能在鸡群长期传播维持,免疫措施难以将其清除

2.免疫接种。基础免疫一般采用lasota、新威灵等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开产前加强免疫一般使用油苗注射。产蛋期可用活苗定期饮水。

有的地方活疫苗接种频率过高,引起严重的呼吸道反应。

(二)禽流感

1. 科学的饲养管理

全价营养:增强禽的抵抗力是最重要一环;

良好环境:保持舍温相对稳定(白昼温差不超过3℃)、正确处理通风与保温矛盾、控制舍内湿度(55%-75%)等。

健全的饲养管理制度、严格的兽医卫生管理制度。

2.疫苗预防(尚无可靠疫苗,主要靠综合防治及加强检疫,避免鸡群感染)

弱毒疫苗:主要是表达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新城疫病毒活载体疫苗;

灭活疫苗:针对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针对H9N2);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针对H5N1)。

一、春季禽类易发病及其原因

禽类常见易发病

病毒性传染病:鸡新城疫、禽流感、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炎、传染性鼻炎、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等流行性疾病。

关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不必谈“禽”色变

2019年,全国共报告发生4起禽流感疫情。

2020年2月,湖南邵阳和四川南充发生2起家禽和4起野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目前疫情处置工作已经完成,共捕杀疫区家禽28214例,经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排查,周边养禽场没有发生异常情况。

禽流感在我国无论是禽间还是人间发生率都是很低的,不必谈“禽”色变。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2020年3月5日)

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疫情风险始终存在,防控工作不能放松!

禽类常见易发病

细菌性传染病: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禽伤寒、禽霍乱、禽结核、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等。

寄生虫病:球虫病、组织滴虫病、螨虫病等。

春季禽类易发病的原因

季节性原因:每年的季节交替时段,特别是春季,由于昼夜温差大,通风不良等原因,导致疫病增多。

禽类自身原因:淋巴系统不健全,无成形淋巴结;肺小,连着气囊,无横膈膜,腹腔感染易传至胸腔;生殖与排泄共开口于泄殖腔,蛋易受到粪尿污染。

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如饲养不当、饲料品质不良、营养缺乏、管理不善、环境卫生差、防疫不到位等,导致禽类抵抗力弱,容易患病。

养禽业面临的疾病问题

禽病种类多而复杂,老病新发;病毒、细菌变异快,新病不断出现;疫苗、新兽药研发太慢,耐药性疾病难控制,禽病防控难度加大;

疾病的非典型化,疾病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使病情复杂,诊治困难;

呼吸道疫病日益突出;病毒性传染病仍是主要疫病;细菌性疫病是常见和多发病;

免疫抑制性疫病成为养殖业的第一杀手(病毒、霉菌毒素等-破坏禽的抵抗力,影响免疫效果)。

养禽业面临的疾病困惑

为什么禽群容易得病?

为什么禽病此起彼伏,总是一波接着一波?

为什么怪病层出不穷?

为什么专家也治不了病?

为什么重症暴发性烈性病多?

养禽业面临的免疫困惑

为什么打了疫苗还会感染疫病?

为什么疫苗越打越多,剂量越来越大,花钱越来越多,防御的效果却越来越差?

为什么打了疫苗不产生抗体,有点抗体但水平参差不齐?

养禽业面临的用药困惑

为什么每次用药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为什么用药越来越高档?

为什么剂量越来越大?

为什么成本越来越高,而用药的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

从小就泡在药罐子里,一生遭受药物摧残,不好活!不好养!

禽类疾病问题与困惑之根源

观念的错误

大多数养殖者最关心的是:禽病了,用什么药、怎么治,而不问怎么让动物少得病、不得病。似乎兽医的作用就是怎么治病!

很少有养殖户能意识到控制禽病要从增强禽群体质着手,禽群体质好了,对抗疾病的能力就强了,疾病自然就少了。

只注重治疗疾病,而不是预防控制疾病;

只知道有病用药,而忽视无病时该怎么做;

只重视个体治疗,而忽视群体整体防制与保健。

多数养殖场普遍存在着饲养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许多养殖者不是用“心”在做事,而只是用“身体”在工作! 

现在的养殖场技术操作规程、制度贴满墙,可做的却是另外一套,可见养殖缺的不是技术和管理,缺的是观念和执行力。

不少养殖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知道防病的关键是综合,而非一招一式;

有的养殖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禽发病了,惊慌失措,乱用药,用猛药,而不明白治疗病禽是下策!禽病关键在于预防,而且禽病是可防可控的!

对于疫苗贪多求全,对于免疫后缺少效果评估(免疫监测);

把治疗性药物当做预防性药物。

最终的结局:针打了、药投了、人走了、禽死了、场垮了!

禽类保健的误区

保健--保证健康、保护健康;保健不是向饲料或水中加药!保健是通过改善饲养环境、创造舒适环境,配以均衡营养,从而使禽类获得强健体质的过程;

抗生素类药物只能应用于疫病的治疗领域(对付疾病的最后一道防线);抗生素类药物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药物残留、耐药性、对机体脏器(肝、肾等)功能的伤害,以及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损伤。

用抗生素做保健是不科学的!

二、禽病的综合预防与控制

(一)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全价平衡的营养(饲料品质优、营养均衡);

适宜的环境条件(温湿度、清洁卫生度、饲养密度等);

健全的饲管制度(制定符合本场实际的生物安全方案,建立全面而细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并确保严格执行)。

(二)建立严格的兽医卫生管理制度

场址选择:地势、气候、排水、通风、光照;

严格隔离:采取“全进全出”制,避免孵化室,饲料厂,鸡舍间的传播;实行封闭式生产,设立多级隔离消毒设施,栋舍间距离10m以上,距饲料厂30km以上,距生物冷藏地50km以上,距屠宰厂、加工厂、污水厂3km以上,距交通干线居民区500m以上;

防止传播:防止人员的传播和病死鸡的传播,并避免引进带病鸡等传染源;

严格消毒:环境、人员、禽舍、用具、饮水消毒等。

(三)做好免疫接种

  1. 免疫接种的目的
  • 免疫接种的原则

2.1关注禽群的健康状况(仅对健康禽群接种);

2.2加强接种前后的饲养管理( 如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提高抗应激能力等。)

2.3根据疫苗类型选择接种方法(活苗:可用多种方式接种;灭活苗:只能通过注射途径接种。)

2.4严格检查疫苗质量(疫苗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应弃之不用: )

  1. 免疫接种的原则

2.4严格检查疫苗质量(疫苗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应弃之不用:)

   一是无标签,没有标明头份和有效期,或者头份和有效期模糊不清者;二是疫苗瓶破裂或瓶塞松动者;三是生物制品质量与说明书不符,如色泽、沉淀发生变化,瓶内有异物或已发霉者;四是过了有效期者;五是未按产品说明和规定进行保存的疫苗。

  1. 免疫接种的原则

2.5依规使用优质疫苗(一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免疫要求,选用不同的疫苗;二是活疫苗在使用前,应按说明书规定,用相应稀释液进行稀释);

2.6无菌操作(一是清洗并煮沸消毒接种器具;二是勤换针头,如有疫情发生,宜一禽一针头。)

(四)重视免疫监测

(五)合理用药防控

三、几种主要禽病的防控方法

(一)新城疫

1.防止强毒的进入。一旦NDV强毒进入群体,就能在鸡群长期传播维持,免疫措施难以将其清除

2.免疫接种。基础免疫一般采用lasota、新威灵等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开产前加强免疫一般使用油苗注射。产蛋期可用活苗定期饮水。

有的地方活疫苗接种频率过高,引起严重的呼吸道反应。

(二)禽流感

1. 科学的饲养管理

全价营养:增强禽的抵抗力是最重要一环;

良好环境:保持舍温相对稳定(白昼温差不超过3℃)、正确处理通风与保温矛盾、控制舍内湿度(55%-75%)等。

健全的饲养管理制度、严格的兽医卫生管理制度。

2.疫苗预防(尚无可靠疫苗,主要靠综合防治及加强检疫,避免鸡群感染)

弱毒疫苗:主要是表达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新城疫病毒活载体疫苗;

灭活疫苗:针对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针对H9N2);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针对H5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