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

工作简报

第一期

(总第十三期)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农民大学生学习支持服务部                2018年4月30日

                                 

本期内容

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内参、人民网相继推介衡阳市“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经验

邵阳市召开推进“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工作会议

教育扶贫

永顺县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启动

我校彭瑛教授被聘为长沙市2018年科技特派员

考察调研

永州市委组织部调研永州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情况

学员风采

乡村振兴,衡阳市农民大学生在行动

省人大代表龙四清:着力农村本土人才培养 助力乡村振兴

人民日报内参、人民网相继推介衡阳市“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经验

编者按:今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内参和2月8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栏目聚焦衡阳市“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相继刊发《湖南衡阳:连续13年培养“一户一名农民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三农”工作队伍》,推介衡阳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是湖南省2014年底着眼持续培养农村人才而推出的专项计划,是国家教育部2005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延伸发展。

衡阳市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现辖12个县(市)区及185个乡镇(街道),2761个村(社区),740万人中农村人口570万,党员36.4万人,1.7万个基层党组织。衡阳市是全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首批试点市,连续实施13年,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和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助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农村优秀人才,有力提高了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农民大学生已成为衡阳农村一支永远不走的“农村工作队伍”。“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推出后,衡阳市认真吃透上级精神,大胆开展实践探索,招生数量年年攀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媒体的推介,受到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欢迎。

一、注重拓宽招生范围,实现由培养村干部为主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转变。招生工作是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基础工作。没有生源,“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就会成为无水之木、无根之花。“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主要以培养村干部为重点。培养计划实施13年后,已培养9353名,每村已培养四名大学生,培养的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2017年村“两委”换届,全市有538名“一村一大”毕业学员被选任为村党组织书记。“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推出后,我们对招生对象进行相应调整,将培养对象由“基层干部”扩大到“村级后备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普通党员”。为抓好招生工作,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负责牵头,乡镇党委、村党组织负责推荐,对每一个报考学员都做到认真把关、精挑细选。市委组织部、市广播电视大学每年都要下发专门的招生通知,明确规定“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招生范围主要是户口在我市辖区内的村“两委”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中共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同时,对近十年来无人参加学习的空白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和村“两委”班子至今没有女干部、大专学历干部的村提出硬性要求,鼓励种粮大户、养殖大户、致富能手、退转军人、高考失利的返乡青年、普通群众报读。近三年招生,村级后备干部有532人,中共党员870人,入党积极分子1020人,致富带头人809人。

二、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实现由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向提升实践能力为主转变。针对农民大学生培养面更广的实际情况,市委组织部、市广播电视大学更加注重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优秀人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推出了三项举措:一是创新推出“四结合”教学模式。推出“面授+专家讲座+实践教学+PAD学习”四种学习方式,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与科研、学历教育与后续培养“四个结合”。学员反映,“四结合”模式较好解决了他们学习不便、内容单一、学用脱节、缺乏交流等问题。二是探索开设“田间课堂”。采取“基地+土专家+田秀才”的模式,开设“田间课堂”,把农民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搬到创业基地,设在田间地头、企业、合作社,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通过“任务—实践—实战”的教学过程,提升农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探索推行多种学习方式。近几年来,衡阳在总结过去“一村一大”学员学习方式的基础上,主要推行“面授课+实践课+自主学习+专家网上指导+一帮一(或一帮多)创业”学习方式。多种学习方式的灵活使用,帮助学员更好地解决工学矛盾,让农民大学生从固定的课堂解脱出来,使他们想学、能学、会学。

三、注重加强教学管理,实现由常规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比较而言,“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员管理相对于招生难度更大。为此,在抓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确保“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管理精心精细、出精品。一是强化教学组织管理。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课程标准、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五统一”管理要求,健全市校统一管理、分县组班、送教下县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全市共分八个教学点,四个城区和衡南县为一个教学点,南岳区和衡山县为一个教学点,其他六个县市各设一个教学点,对所有教学点的组织管理都由市电大负责,课程编排、教师安排、辅导员选派等全部由市电大统筹。同时,实行县市区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派人跟班管理,定期组织听课评课活动,确保了所有学员一个模式管理、一个模式学习,提高了教学管理质量。二是强化教学内容管理。在对学员进行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学员的政治教育和实践课程教学,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业致富本领。一方面,建立完善专家资源库。主要建立高校理论专家、农业技术专家、乡土实践能手资源库。从华中农大、南华大学、湖南环境生物学院、市农口系统延聘了一批优秀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在全市挑选了24位“土专家”“田秀才”组建实践教学专家库。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将思想教育、责任教育、党性教育融入学员培训之中,新学员入学第一课便是思想政治教育。全市分两批共建立37个实践教学基地,完善了基地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学员参观,并开展教学活动。三是强化教学评价管理。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方面严肃考纪考风,市、县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全程参与学员考试监考或巡考工作,规范考试秩序,严肃考纪考风,确保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开展教学督查,每学期开展一次以上教学专项督查,重点督查网上学习、形考作业、面授教学等内容,对督查情况及时通报。通过强化教学管理,学员到课率、学业及格率、招生人数大为提高。2015级和2016级学员网上形考合格率接近100%;2016年下期,2015级811名学员共3244科人次只有67科人次不及格;2017年上期在不少学员因抗击洪灾不能参考的情况下,总及格率也达到了88%。2016年、2017年秋季期末考试本专科考试合格率均居全省第一。前11年每年招生600人左右,近两年招生已突破千人。

四、注重抓实培养使用,实现由重教学重培养向跟踪培养优先使用转变。2015年开始,衡阳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毕业学员和“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员加大了培养使用力度,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专门档案。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十周年时,市委组织部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针对毕业学员建立专门档案,健全相关信息,了解所需所盼,加快培养发展。2015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对“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员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毕业学员建档标准,提前谋划,确定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和结对联系人,加大培养使用力度。二是融入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将有志青年农民培养成农民大学生,把农民大学生培养成致富带富能人,把致富带富能人培养成乡村干部和乡贤名达,切实让农民大学生发挥特长、才尽其用。为发挥农民大学生作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市委组织部提出把农民大学生培养成远教站点管理员、远教喇叭操作员、远教脱贫帮扶员、远教电商引领员和远教服务志愿者“四员一者”。2016年开始,衡阳将农民大学生培养的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引导农民大学生助力精准扶贫,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发挥生力军作用,让更多“田野追梦者”助力乡村振兴、助推扶贫脱贫。13年来,通过“培养计划”,全市已有1628人成为当地农村种养殖大户和致富带头人,61人产业产值在500万以上,农民大学生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50个,创总产值25亿元,带领5万多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出台具体政策。在全省率先出台“七个优先”和贫困学员学费全免等政策。“七个优先”,即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学员在入党上优先、在聘为村级远教站点管理员上优先、在推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上优先、在推荐提名村“两委”班子人选上优先、在推荐参加招录公务员考试上优先、在安排创业资金上优先、在推荐提名劳动模范等评选表彰人选上优先。通过这些措施,既增强了农民大学生参学积极性,又改善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更好地体现了代表和模范的先进性。2016年湖南省首次从“三类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衡阳市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考46人,其中农民大学生26人,占57%。2016年省市县乡四级领导班子同步换届,农民大学生担任乡镇“两代表”357人,县“两代表一委员”88人,市“两代表一委员”8人,省党代表3人。2017年村“两委”换届,衡阳市委下文明确每个村至少有一名优秀农民大学生村进入“两委”班子。衡阳全市有1935名农民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1600余人列为村级后备干部。耒阳市紫江村包括党总支部书记在内共有三名班子成员是农民大学生。2017年制定了定向招考扶贫专干并解决乡镇事业编制相关政策。贫困学员学费全免,是在脱贫攻坚的新形势下,市委组织部下文明确将原来由学员个人负担的30%学费,全部由县市区财政兜底解决。四是定期表彰激励。为激励先进、表彰先进,市委组织部在该计划设立专项奖学金的基础上,综合三年表现,评选一批优秀毕业生,纳入重点培养使用范围。2017年下半年,衡阳开展了“十佳农民大学生村官”“十佳农民大学生创业能手”“十佳农民大学生志愿服务者”评选活动,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毕业学员和“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在读学员中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分子。评选采取逐级推荐、逐级审核、网络投票、组织评审的方式进行,并成功举办了“田野追梦者——首届衡阳市优秀农民大学生评选汇报会”,在全国尚属首次,对全国优秀农民大学生1人、全省优秀农民大学生36人和全市“三个十佳”农民大学生进行了表彰,表彰活动进行电视录播,充分展现衡阳市优秀农民大学生风采,进一步增强农民大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扩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邵阳市召开推进“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工作会议

20183月20日, 邵阳市推进”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工作会议在邵阳广播电视大学新校区召开。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党员教育中心负责人,各县市区基层教学点负责人,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全体人员以及邵阳广播电视大学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爱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爱民指出,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当前农村最缺的是产业及人才,而产业需要人才去推动。立足当前我市农村实际,人才最主要还是靠自己培养,这是现实对我们工作的迫切需要。

陈爱民强调,要始终坚持“严格把关,精心挑选,精心培育,严格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进“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具体要在“从高、从严、从实”上狠下功夫。“从高”,就是要高标准办学,邵阳广播电视大学和各基层教学点要把农民大学生班真正办成“精品班”;“从严”,就是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邵阳广播电视大学、各基层教学点要对农民大学生严格管理,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和人才;“从实”,就是各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对每个农民大学生从入校起就建档立卡并跟踪管理,力争做到“选上一个就育好一个,育好一个就使用一个,使用一个就成功一个”。

会上,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杨焕尧简要回顾了全市“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落实情况,指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邵阳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刘先江同志全面总结了全市电大系统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以来所做的工作,明确了下阶段工作思路和整改措施。

永顺县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启动

“我将胸怀祖国,忠于党和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长征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勇担历史使命;刻苦钻研,求实创新;学以致用,回报社会。为永顺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力量。”

2018年4月23日,春风送暖,初夏相盼,在永顺电大120名农民大学生学员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中,永顺县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正式启动。湖南电大副校长方林佑、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小刚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湘西自治州政协副主席向顶天,教体局副局长向仍淼,永顺县人大副主任余善勇,副县长宋维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延堃,湘西电大校长向阳,永顺电大校长覃海云,省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永顺电大全体农民大学生学员参加了启动仪式。向顶天宣布永顺县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正式启动。

按照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工作部署,从现在到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将为永顺县免费培养320名乡村本、专科大学生,举办5期农村电子商务、景点导游和讲解员培训,为永顺县电大工作站建设云教室、计算机房、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示范点、国开书屋。并按500元/人标准,为永顺县电大工作站2017年开放教育入学和在读学生、以及2018年至2020年入学的开放教育学生(长征带受援学生除外)提供助学金;按照永顺县电大工作站2017-2020年每年在读学生数的10%提供奖学金,奖励标准为1000元/人。

在启动仪式上,刘小刚就如何抓好永顺县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讲了三点意见: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实施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意义。“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凝聚着国家开放大学、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对永顺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为湘西自治州教育扶贫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为振兴乡村,培养农村基层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二、强化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实施好“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要有系统思维,以务实作风和精细的服务开展工作。三、增强使责任,全体学员要立志成才、奋发努力,争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排头兵。把握机遇,增强学习自信;找准定位,提高学习自觉;学以致用,掌握过硬本领;勇于担当,争做基层组织的带班人,精准扶贫的先行者,和谐家园的守护人。

方林佑肯定了湘西电大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成绩,并就如何落实好永顺县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对全省电大系统和学员们提出几点希望:全省电大系统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党委、政府相关要求,在各级组织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立足湖南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好农民大学生培养方案。全体学员要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学习;遵守学习管理制度,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劳动中。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相信在“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的推动下,湘西自治州的脱贫攻坚战将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湘西电大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有更大的提高,为地方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我校彭瑛教授被聘为长沙市2018年科技特派员

4月23日,长沙市望城区2018年农业类科技特派员工作座谈会在雷锋大剧院召开,会议由望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周建波主持,我校彭瑛教授受邀出席并发表主题讲话。根据长沙市望城区委组织部等三部门《关于2018年度科技特派员的选派通知》(望组通〔2018〕11号),我校彭瑛教授被聘为长沙市农业类科技特派员,继续跟进指导湘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发展,进一步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彭瑛教授在会上做了主题为《关于科技特派员助力望城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的发言,她提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核心是人才振兴,因此,实施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责无旁贷,并且大有可为。要从打造望城特色产业群、共建望城农村电商平台、夯实望城党建基础三个方面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此外,彭瑛教授还通过对产业脱贫新模式的调研分析了当前产业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结合产业扶贫现状和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需要的对策和建议。彭瑛教授的发言得到望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周建波的认可,引起各位科技特派员和公司负责人的共鸣。

会后,彭瑛教授还和其他科技特派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好科技特派员的作用进行了交流讨论。

永州市委组织部调研永州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情况

3月15日上午,永州市委组织部部委委员艾建华、党员教育中心主任张月林一行调研永州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实施情况。永州电大党委书记李长于、纪委书记左全华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调研并座谈。

市委组织部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永州电大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近几年,永州电大招生工作力度大,培养效果好,工作主动性大为增强,希望今后进一步畅通市、县区办学管理渠道,加强信息交流。

调研组指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实施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委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希望永州电大继续探索并创新农民大学生教学和管理模式,专业设置要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有利于学以致用;教学要更注重实践性,要走向田间地头;管理要更具灵活性,适合农民生产生活特点。要注重培养农民大学生典型,通过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激发更多农民的学习热情。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充分整合利用各方资源,服务于“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实施。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好的做法和学习典型,打造永州模式,做出永州特色。

李长于表示,永州电大将加强线下面授教学,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典型培养,着力打造具有永州特色的“学历+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依托“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以教育扶贫助力永州市“脱贫攻坚”战役,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

乡村振兴,衡阳市农民大学生在行动

为积极响应和奋力投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近日,衡阳市优秀农民大学生自发组织开展为期两天的乡村振兴调研活动。活动由衡阳市首届“十佳农民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周耀华发起,24位国家级、省级优秀农民大学生以及三位十佳农民大学生参加,赴常宁市塔山瑶族乡进行现场调研。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交流、调研座谈等形式,学习借鉴乡村产业发展和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新农村建设经验等。

调研中,学员们参观了高山有机茶生产基地——狮园村,实地调研了“茶叶+生态有机”“茶叶+精准扶贫”的茶场发展新模式。随后,学员们来到了湖南省高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塔山瑶族乡西江村,参观了村级建设、西江漂流,探访了生态农庄、乡村民宿。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推动农村繁荣,实现农民富足,只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突出区域特色、资源优势,实现传统农业向优势特色农业转变,助农增收致富。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十佳农民大学生村官”西江村党支部书记黄文玉说,西江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里相关行业的发展,对增加社会就业、培育地方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座谈会上,学员们表示,农民大学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振兴乡村,要作好领头雁和带头人,凝心聚力,率先垂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推进家乡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开创乡村振兴的崭新局面。

省人大代表龙四清:着力农村本土人才培养 助力乡村振兴

“一个村要致富,关键要有一个好支部,一个家要脱贫,关键要有一个读书人。”在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龙四清建议着力农村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

龙四清表示,农村人才缺乏是制约湖南省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瓶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缺少适用人才。“湖南省农村资源十分丰富,可是缺少懂三农、懂市场、懂管理且能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适用型人才,导致很多乡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绿水青山还没能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另一方面,现在农村要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根本原因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适应,缺少知识和技术。可以说,当前湖南乡村振兴的短板与核心是“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对此,龙四清建议进一步扩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范围,并设立农村人才培养专项资金。

龙四清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决农村人才缺乏的根本办法是加强农村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她建议持续深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建设“永不撤退”的农村人才队伍的一项重要措施、一项成功实践。

“我本人就是这个项目的受益者。2008年和2012年,我先后报读了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行政管理的专科和本科,通过几年的学习,我不但在‘家门口’圆了大学梦,掌握了村级管理、农村党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熟练地掌握了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策略。我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发布柑桔等农产品销售信息,通过手机微信与客户洽谈业务,既节约成本,又方便快捷。我还运用所学知识,狠抓农村党建工作,使村两委班子强了,基层党组织稳固了,利用村里的优势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使村民富裕了,集体增收了。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村要致富,关键要有一个好支部,一个家要脱贫,关键要有一个读书人。”

龙四清表示,希望这样一个好项目不仅限于村干部的培养,而应该让更多的农民受惠受益。因此她建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这样一个好项目,让“一村一名大学生”发展成为“一户一名大学生”。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补村民精神之钙,给农村智力之帮,助“三农”发展之力。

与此同时,龙四清建议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各级财政设立“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重点用于农村适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推进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并在涉农项目申报、个人信贷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为农村人才创业致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打印50份)                                                             

报:国家开放大学 湖南省委组织部 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 省人社厅 省扶贫办

送:各市州电大 有关专家 校属相关部门